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三部門貫徹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》視頻會議上說,,我國耕地保護面臨多重壓力,,實現(xiàn)耕地占補平衡是主要矛盾,補足補優(yōu)是矛盾的主要方面,。要抓住耕地占補平衡這個“牛鼻子”,,強化責任,,加強耕地保護考核監(jiān)督。按中央要求,,要把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實績考核,、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的重要內容,耕地保護黨政同責,,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,、政府守住耕地紅線的第一責任。
姜大明指出,,按法律規(guī)定,,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,建設單位必須履行補充耕地義務,。但在實際執(zhí)行中,,建設單位往往無法自行補充質量數量相當的耕地,只能按標準足額繳納耕地開墾費,,由地方政府落實補充耕地任務,。針對這種建設單位補充耕地責任與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不清、占補平衡主體責任與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聯(lián)系不緊等問題,,意見將“補地義務”與“補地任務”分離,,在重申建設占用單位補充耕地義務同時,明確地方政府補充耕地的任務責任,,使之與耕地保護責任主體上一致,,操作性強,更有利于考核,。與此同時,,從區(qū)域發(fā)展和項目實施的差異出發(fā),意見完善了“縣域自行平衡為主,、省域內調劑為輔,、國家適度統(tǒng)籌為補充”的機制。目前補充耕地國家統(tǒng)籌還處于起步階段,,這項改革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方面組織實施,,各地不要擅自行動。
農業(yè)部副部長余欣榮強調,,占補平衡要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省級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,,完善考核和獎懲機制。占補平衡以縣域自行平衡為主,、省域內調節(jié)為輔,,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國家適度統(tǒng)籌,國家適度統(tǒng)籌范圍極小,、條件極高,、程序從嚴,,只能是耕地后備資源嚴重匱乏的直轄市或資源環(huán)境條件嚴重約束省份因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需要方可申請。國家統(tǒng)籌也不是無償的,,要向中央財政交納足夠補充耕地資金,。對此必須嚴格標準、嚴格條件,、嚴格程序,,確保政策不走樣。